开启法治社会建设新征程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也首度迎来了路线图和施工图。《纲要》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相互衔接、相互呼应,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坚定决心。

提供根本遵循行动指南

  “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着力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纲要》作为统筹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党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领域法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2020年至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作出阶段性部署,是新时代建设法治社会的路线图和施工图。《纲要》的出台必将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深远影响。”司法部法治调研局副局长姜海涛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环境与根植土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说,《纲要》的出台对于未来的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法治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建设法治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和文明过渡期的基本诉求。建设法治社会既是对传统中国人情社会的反思重构,同时也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再统一。

  “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我们开启法治社会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省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马太建说。

突出三大特征五大任务

  姜海涛认为,《纲要》制定出台,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二是着眼于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法治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改革举措,持续推进任务落地落实,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新举措,对2020年至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作出阶段性部署。三是围绕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等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纲要》明确了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从构成社会的主体角度看,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前提,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第二,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从社会运行的基本规范角度看,社会是社会成员组成的共同体,秩序规则是共同体得以维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完备的法律法规等制度规范是社会依法依规有序运行的必要前提。第三,加强权利保护。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维护人民权益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因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其重要内容。第四,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从社会依法运行实践角度看,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成员行为,需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第五,依法治理网络空间。针对网络空间的独特性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具有紧迫性,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将依法治理延伸至网络空间。

构建完善权利保障体系

  姜海涛说,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纲要》把加强权利保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冯玉军对其中的“以人民为中心”印象深刻。“社会治理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既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又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冯玉军说,要形成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合作的共建和共治机制,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认同,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与此同时,全民守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依照法律管理社会,使社会管理活动依法进行,从而实现秩序、民主、公平和正义。全民守法是政府和民众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在冯玉军看来,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要善于用法律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全民守法是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只有全民守法,人民群众才能在社会管理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纲要》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就“依法治理网络空间”而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强有力治理,“舆论生态总体向好,网络治理成效明显”已是公众共识。但在冯玉军看来,当前的网络生态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间,特别是色情低俗、网络暴力、恶意营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负面有害信息花样不断翻新,极易反弹反复。必须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网络发展消除障碍、提供动力,让网络发展更加繁盛。

地方拟出具体实施方案

  下一步,如何将《纲要》落到实处,在冯玉军看来需要“付诸于全国上下生机勃勃的法治社会建设实践”。

  在全国率先制定通过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江苏,已有信心“书写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江苏答卷’”,马太建说,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是江苏法治建设走在前列的重要标志。下一步,江苏将结合工作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并适时提请省委审议通过《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聚焦观念原则、规范体系、权利义务、组织运行四方面的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突出政府、市场、社会齐抓共管、良性互动,进一步细化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组织保障和职责分工,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及时优化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对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跟踪督办和过程评价,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党政国家机关、企业经济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主体在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为全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江苏智慧、提供更多江苏经验。


省律师协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