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律师,我还需要提供一些什么证据材料?”“常律师,判决结果出来了吗?”“常律师,你什么时候开完庭?我来找你!”
“常律师……”是常文超每天听到最多的话。
成为一名法援律师,这是常文超十多年前的心愿。那还是在2001年,在律所忙完工作的常文超随手翻开一本杂志,当看完一些地方缺乏律师的系列报道,常文超便想:将来有机会,我要到这些地方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7年4月,已经是山西大维律师事务所律师的常文超偶然打开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网站,看到法律援助“1+1”招募公告后便毅然报名。他在报名申请书中写到:锦上添花固然可敬,雪中送炭更为可贵。同年7月,得知自己被派遣到贵州省瓮安县,他立即上网了解瓮安县的法律援助情况,随即动身前往瓮安县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工作便遇到种种困难,但一想到自己选择来这的初心,便觉得这些都是本职工作,我应该尽力做好。”常文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初到瓮安,当地法律咨询的当事人数量远出乎他的想象。他日夜兼程,白天接待来访群众,会见当事人,到法院开庭,晚上查阅案卷分析案情,整理法治讲座课件……虽然很辛苦,但他总是说:“忙一点充实点好。”此外,他将老年人、妇女儿童、精准扶贫户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援助对象,及时解决当事人的合法诉求。
到岗不久,常文超就代理了一起工伤案件。一名塑料加工厂的女工将废品放入料池里准备清洗时,因下雨地滑,不慎被绞入送料口内,生命垂危,几经抢救才保住了性命。为了说服工友作证,常文超十余次徒步前往车辆难入的深山村寨,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感动了工友,出庭说了公道话,为女工讨回30余万元赔偿款。
今年6月下旬,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援助处询问:“常律师在吗?”工作人员小陈回答他“在西宁开会。”老人听后摇摇手,留下一句话“不和你说了,我下次再来”便转身离去。
“在和常律师工作的这两年,只要常律师值班,办公室总是排满了来找常律师的群众,他就是我们的招牌。”法律援助“1+1”大学生志愿者陈安财告诉记者。
2017年9月23日,况某某受夏某的雇佣在银盏镇银盏村三星槽从事彩钢房安装工作,工作时被青坪线钱家园支线的电线击中,被送往瓮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后又转送到遵义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况某某的手大部分功能丧失属五级伤残、右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属九级伤残以及右前臂及右腕肌力下降属十级伤残。
事故的发生,对于本身就贫困的况某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2018年5月下旬,在家人的陪同下况某某来到瓮安县司法局寻求法律援助。了解情况后,常文超接手了况某某的案子。在取证过程中,常文超现场观察到高压线穿越居民建筑属于违规建设,需要进入居民楼房内取证高压线的高度比例。这一关键物证,给了常文超一大难题。“当地居民很怕我们在他们家里测量高压线距离出事,都不愿意配合,我作为当地人都一筹莫展,但常律师却很沉着,只要得空,无论天气如何,都会带我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坚持了数月,居民才同意我们去取证。”和常文超一起取证的陈安财告诉记者。
2018年7月12日,瓮安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劳务纠纷案件,支持况某某的诉讼请求,况某某获得20余万元的经济赔偿金。2018年10月,况某某给常文超送来一面锦旗:“千里为民排难忧 万般辛勤助法援”。
两年前,建中太文村村民杨某某为谋生计上山干活,从山坡摔下,一直都是借钱治伤。当地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帮他找到常文超帮忙。
早上刚开完庭的常文超接受援助申请后,来不及休息,开车两个小时到村里接杨某某去事发现场取证。“常律师对我非常体贴,考虑我坐轮椅上山不便,让我待在山坡下,他独自一人爬上山坡取证,有什么问题都是在坡上大声喊着问我,我再告诉他。等到天快黑了,常律师才摸索着山路下来,开车送我回去,在车上我发现常律师的皮鞋上沾满了泥土。”
2018年,常文超得知女儿大学毕业要来到瓮安县工作,对未来充满期盼。“那段时间总能看到他眼里充满笑意。”司法局宣传处员工刘力民回忆道。
本以为一家在瓮安的美好生活从此开始,却未料到,2018年10月,女儿突发急病,几周后就离开人世。“女儿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依旧整日奔波于取证和会见当事人,极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女儿,甚至在女儿去世那天,他还在出庭。”常文超的妻子说到这里,眼眶早已湿润。庭审结束,常文超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到赔偿款,正在为这个贫困家庭有了生活希望感到欣慰时,他接到妻子的电话,“当时听到他的兴奋劲,我不忍心告诉他女儿去世的消息,就告诉他家里有急事,让他赶紧回家一趟。”常文超的妻子告诉记者。
处理完女儿的后事,常文超匆匆返回瓮安,如往常一般奋力工作。“在那段时间,常文超在工作中依旧饱含热情,甚至高负荷地去工作,可一旦他停下来,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他情绪低落。”陈安财告诉记者。
事隔数日,常文超的同事们都不知道他女儿去世的消息,直至冬至,有人提起他的女儿,他潸然泪下,同事们这才意识到他女儿出事了。
两年来,常文超办理各类援助案件180余件,接待咨询近4000人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75万余元,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每天穿梭于接待、取证、开庭……
记者好奇这么超负荷的工作,常文超为何能够毫无怨言地坚持两年?“在瓮安,我感受最深的是普通老百姓对法律需求的渴望,而我的心愿,就是要在这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常文超说。
2019年7月,常文超法律援助服务期届满,他向司法部递交了继续在瓮安服务一年的申请。
7月6日,在“1+1”贵州法律援助志愿者启动仪式上,常文超再次庄严宣誓:“我们庄严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志愿者精神,奉献法援……”常文超告诉记者,从1996年开始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直到2009年通过司法考试,从一名职业律师再到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追求。“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尽自己的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点一滴地推动法治的进程,是本职工作。”常文超说。
来源:法制日报